什麼是「蚊子館」?
 「蚊子館」與「閒置公共設施」的差別在那裡?
  全台灣到底有多少座「蚊子館」?又是如何形成的?
  每一座「蚊子館」只是個案,還是暗示著不同產業的結構性問題?
  或者,「蚊子館」是整個社會體制共謀下的產物?

                                        -書摘From 《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有點沈重的一本書...

書高約4.5公分高,共計682頁。
從外表看,厚厚黑黑的像是一塊磚頭。

很奇妙的是這一本跟建築與公共建設的調查研究,居然是由一位藝術系的教授但領著學生完成全台灣兩百多個蚊子館(閒置公共建設)的田野調查。

藉由學生的實地訪查,用自己的雙腳、雙眼親身見證這一棟棟的建築;用自己的雙手,寫出心裡的感受、拍攝出這些建築的樣貌。

這些個不管當初基於什麼理由與情境,決定花大錢做的建設,到頭來卻都只能淪落由荒煙蔓草覆蓋養蚊子,甚至變成安全死角的廢墟。看完後真的深刻體會「錯誤的政策比貪污還可怕」,動輒上千萬、億元的建設就這樣任由它荒廢壞去。

其中最有印象的是三個地方:

1. 雲林縣麥寮鄉麥寮魚產品交易市場

這個是台塑為了補償麥寮工業區理的漁民們而設立的,但在地人苦笑地說道「在這裡捕撈的漁獲,怎麼會有人想吃呢?」。看似貼心的舉動,實際卻是在傷口灑鹽,不瞭解狀況下的決策,真的是令人很無言。

2. 台北市雙連市場二樓及三樓

座落於台北市民生西路的雙連市場,隔壁就是熱鬧的寧夏夜市,樓下的小吃攤販林立,熱鬧非凡,但2、3樓卻是廢墟一片。到今年六月轉型為青年旅社,藉此活化建築,但有誰知到這裡曾是遊民、吸毒者的居留之處,甚至曾經發生人身事故。看似風光的面貌,怎知這背後原來還有這麼一段令人欷噓的故事。

3. 嘉義縣故宮南院願景館

2002年在前任院長杜正勝主導下,提出設立分院的構想。當時考量為了平衡南北文化資源,讓南部民眾也能享受世界級文化資產,賦予兩大使命:創造文物新生命、亞洲文化藝術博物館。但在眾多因素考量與影響下,這個預定在2006年開館的願景館,也就這麼被擱置下來。尤記得當時討論的沸沸揚揚,佔領各媒體版面的故宮南院,在花費了一億多元製造美夢後,依舊是一片滄海桑田。

看完這一百多間花了那麼多錢到最後卻又因為諸多原因而無法繼續營運或維持下去,最後只能任其自身自滅或是荒廢,除了可惜之外更多的應該是心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